中國醫生、當地醫院員工及慈善基金會人士合照
48小時不停歇,174名患者重見光明
緬甸地處東南亞地區,是我國“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伙伴,也是聯合國認定的世界貧困落后國 家之一。為響應 “一帶一路” 倡議, 2019年3月16日~18日,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特邀中國深圳慈善基金會眼庫創始人姚曉明教授,福州眼科醫院副院長葉向彧博士、王艷醫師、黃春艷醫師等人組成的醫療小組赴緬甸開展慈善"光明行"活動。
此次援助點在緬甸實皆省蒙育瓦,經濟貧困、醫療資源匱乏等原因導致了當地大量白內障患者無法得到診治。醫療小組在3月15日抵達緬甸后便立即進入工作狀態,與當地醫院同道兵分兩路:一組負責門診患者的術前篩查,規范術前檢查;另一組安裝調試手術設備,優化手術流程。
白內障患者排隊篩查
白內障患者視力檢查
對于3 次走進尼泊爾、21 次走進緬甸、2 次走進柬埔寨、3 次走進斯里蘭卡,幫助過近萬名國外白內障患者的姚曉明教授來說,這一次的任務依舊十分艱巨,他告訴我們:“我們在檢查時就發現,很多白內障患者的視力只剩下光感、指數,有的甚至30歲就因白內障而處于全盲狀態,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這一次來,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技術真正將“光明”傳遞給當地患者,幫助他們改善生活質量、重燃生活希望。”
3月16日~17日,盡管當地設施簡陋、顯微鏡落后、消毒等配套流程效率低,但醫療小組克服重重困難,順利完成174臺手術,其中超聲乳化手術59臺,得到了患者以及醫療界同仁的一致稱贊。
葉向彧博士與王艷醫生為當地患者進行白內障手術
姚曉明教授與黃春艷醫生為當地患者進行白內障手術
近2百名患者接受了白內障手術
醫學發展不分國界
愛心傳遞不分你我
“雖然這次時間短,手術量較大,但卻非常有意義。”回顧本次活動,福州眼科醫院副院長、白內障科主任葉向彧博士感慨萬分。
葉向彧博士向當地醫院捐贈國產折疊人工晶體
葉向彧博士告訴我們:“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折疊式人工晶體植入術切口更小、恢復更快,是國內主要的手術方式;但在緬甸,白內障治療還停留在大切口、硬晶體手術階段。這次緬甸行,我們自帶超聲乳化機,同時我們福州眼科醫院還捐贈了醫療耗材以及國產小切口非球面折疊人工晶體——Proming 普諾明®,這款晶體是針對亞洲人眼角膜Q值和球差值而設計,更加適合亞洲人群。我們希望把手術方式和人工晶體盡可能地分享給這些白內障患者,讓他們獲得良好的手術效果。”
一位接受小切口折疊人工晶體植入的患者為福州眼科醫院點贊
葉向彧博士為瑪新術后檢查
葉向彧博士、王艷醫師和瑪新合照留念
姚曉明教授為患者進行術后檢查
葉向彧博士為患者進行術后檢查
福州市六一南路88號(福州市第二醫院旁邊50米)